高麦苗
陕西省教学能手、渭南市教学能手、大荔县优秀班主任,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
教
学
设
计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
洛滨小学高麦苗
教材分析
《什么是面积》是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本节课为学生后续认识面积单位,探究面积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对于面积的认识,学生们具备的一些生活经验,他们了解面的存在,能找到相关物体的面,但对面积的表达不够清晰,知识的学习还没有系统化。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体会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理解封闭图形也有面积。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独立探索法、合作交流法
教具准备
卡纸、剪刀、直尺、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面积
同学们,刚才我们拍手时两手掌接触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
1.请你摸摸手掌的面。
2.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在哪?(学生演示)
3.摸一摸树叶的叶面在哪?
4.摸一摸苹果的表面在哪?(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物体的表面)
师:刚刚我们摸了这么多面其实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学生活动:摸手掌面、摸数学书封面、摸树叶的叶面。
:谈话导入,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缓解师生的情绪,又为面积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二、结合实物,理解面积
1.找生活中的面
预设:黑板板面、课桌桌面、教室的墙面……
2.理解面积的含义
(1)感知面有大有小。大家刚才提到了桌面、墙面等物体的面,你能通过观察比较这些面的大小吗?
预设:数学书的封面和语文书的封面一样大;黑板的板面大,课桌的桌面小;一元银硬币的币面大,一角硬币的币面小……
归纳: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就是它们的面积。
(2)辨析面,深刻理解面积的含义
如果是不封闭图形呢?这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能确定吗?
预设:这个图形没有面积,因为它不封闭,它的面地大小不能确定。
小结:像这种不封闭的图形的面积大小无法确定,我们就可以说它没有面积。
归纳: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通过对不封闭图形面积的辨析,使学生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面积,而不封闭图形的区域因为无法确定,没有具体的大小,所以没有面积,进一步完善面积的含义,使学生完整的理解面积的含义。
3.小组探究,感知面积大小
(1)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和语文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你是怎样发现的?(重叠法)
(2)一元硬币的面积比一角硬币的面积大,你又是怎样发现的呢?(观察法)
(3)出示两张卡纸,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小组合作:
1.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
2.说一说: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做一做:选择合适的学具动手操作。
集体汇报:数方格法、摆小正方形法、重叠法、剪拼法。
(4)区分周长和面积
视频播放:
4.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学生独立思考,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观察同学们的画法,你有什么发现吗?
面积相同,但形状不一定相同。
三、回顾全课,交流所得
学生交流谈收获评价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
:多方面的交流,既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也可以让学生回顾知识获得的过程,既注重了结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