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文化行百村故事之许庄镇

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nb.ifeng.com/a/20190821/7612844_0.shtml
《百村故事》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文化行·讲述我们的乡村故事·百村故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同州的历史文化在延续,大荔

的百村故事在传颂。品读闪光的故事,打捞那些被遗忘的历史细节,

为逝去的时光共同记忆。这一幅幅饱含时代印痕的生活片段,成为

今天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

大荔人民在时代发展的潮流里经风雨、受启迪、长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好家园。近年来,我们创新实施“文化+”战略,在塑形发展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打造乡村礼堂,定制文化菜单,培植文明乡风,孕育出了“民胞物与”“海纳百川”的乡土文化。

如今的大荔,不仅有故事,还有诗和远方。在新时代的大潮中破浪前行,唱响“乡村全面振兴看大荔”的华彩乐章。

许庄镇

枊池村的故事

许庄镇柳池村,绿树成荫,花草成行。古老的村庄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式民居建筑群,青兽压顶的屋脊,镂花剔线的门窗,中国传统孝道故事的文化墙,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的风景画。

提起柳池村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很久以前,这儿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地方,遇到风调雨顺还可以勉强过活,若遇到干旱年份,人畜饮水都成了问题。为了吃水,人们年年打井,不是挖个黑窟窿,就是遇见流沙半途而废。有一年,在挖井时遇见流沙井壁坍塌,把挖井的两人活活埋在井下,连尸骨都没有打捞上来。每遇天旱,人们就光着脊梁跪在大太阳下祈雨,有的人甚至受不了缺水的痛苦携家带口奔走他乡。

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地上裂开了许多口子,庄稼奄奄一息,叶子耷拉着,半死不活的。村民嘴上血口子往外渗血。开始祈雨了,人们头戴柳条帽,手持线香,虔诚地跪在太阳下祈祷,为首的族长把头磕得“咚咚”响,血一点点流下来。一天,两天,丝毫没有一点动静,有人动摇了,想着放弃。“心诚则灵!继续祈雨!”族长斩钉截铁地说。

第三天一早,人们又开始祈雨,大伙虔诚地跪在地上,口里念念有词。正午时分,一声炸雷,白雨倾盆而下。人们抬起头,雨水甜丝丝流进嘴里。稍时雨住,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仿佛拱桥一样通向古井。人们跑到井边,发现干枯的水井里涌出了汩汩的甘泉。老族长捧起泉水品尝后高兴地说:“甜水,甘甜的水!”村里男女老少争先恐后涌向井边,碗舀瓢取畅饮起来。

这下老族长放心了,村里人也长舒了一口气。夜晚,弯月高悬,恍如白昼。老族长迷迷糊糊睡着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翁笑盈盈地看着他,和颜悦色地说:“尔等挖井之恒心、求雨之诚心感动了神龙,以后东海龙王的六太子将驻此护佑你们……”族长猛然惊醒,揉揉眼睛,发现没有人影。他告诉村民这个事情,大家觉得很是神奇,知道是神仙显灵庇佑,纷纷焚香朝拜。

从此以后,这口井昼夜不息往外涌水。涝池满了,泗水横流,低洼的地方出现了积水,成了池塘。涌泉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日夜不停继续往上冒。有人发愁了:如此下去,这里将变成汪洋大海,庄稼、村庄将不复存在。

就在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泉涌的水柱变小了,变细了,慢慢地不再往外冒了,池塘里碧波荡漾,鱼儿欢唱。人们放心了,久违的笑意荡漾在脸上。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外出的人回来一看,绿水绕村、草木丰盈,他们纷纷回来定居,村庄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人们都在纳闷,泉水怎么能不停歇地往外涌呢?村里人冥思苦想,就是找不出缘由。原来是东海龙王的六太子在江南行云布雨时酒醉误事,错将玉帝“降雨三分”的旨意理解为“降雨三天”,使得江河上涨,淹没农田村庄无数,淹死黎民万千。玉帝大怒,便将六太子贬居于此。那井里的涌泉就是东海龙王为六太子建立池塘水府的分流。自龙王六太子谪居此地后,滴酒不沾,尽心尽力为民降雨,数百年间池水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面。

为了纪念龙王送水的恩德,人们盖起了龙王庙,把那口涌泉的井称“龙公井”。因六太子贬于此池,便把池塘叫作“谪龙池”,龙王庙里一年四季香火旺盛。

因为有了常年碧水盈盈的池塘,人们便广植杨柳,栽种花草。后人因这儿垂柳遍地,池水碧绿,便更名为“柳池村”。

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节目组来大荔县许庄镇柳池村慰问演出

(许庄镇供图)

-END-扫码品读《百村故事》

监制:王端

编审:王晨

编辑:陈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