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幸运,因为我总在羡慕。
从小出生在北方的小城镇里,那里的生活好像总比外面的世界慢一拍。哪怕是小孩子们唯一的爱好“玩”,也总比别人慢。
我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只是羡慕他们有在外地读书或者工作的哥哥,每逢假期,总能带回来一些稀奇古怪的玩具。
当时唯一能够让我不比别人慢的,就是书和电视。
第一次在画册里看到天文馆,我才知道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星星的表面,而在之前,我用眼睛数着天上的星星。
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少年宫,我才知道原来城市里的孩子周末不是补课,不是百无聊赖的在家看书,在少年宫,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朋友。
我竟然更觉得不幸运,明明可以在电视上、在书中看到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但是却没有办法触及。
直到年的时候,我去了西北支教。
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了几公里才到的破旧学校,零星的几个老师和学生。
第一次支教的我紧张地站在讲台上,和孩子互动:“你们都看过什么课外书呢?”
失望的是,他们并没有带给我什么反应,一旁的校长搓着手讪讪地说:“因为学校的书籍太少,孩子们基本上没有看过什么课外书。”
我的紧张变成了诧异,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那些我小时候看得到却触及不到的东西,他们连看到的机会也没有。
就像海伦凯勒曾经说过:
我一直在哭,一直在哭,哭我没有新鞋子穿。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人没有脚……
当我用书中看到的万千世界当做翅膀,让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努力翱翔的时候,他们还在用自己的脚,在崎岖的山路上丈量来去学校的路长。可一双脚,又能有多长呢?
我有什么不幸运的呢?我还有那么多的书,为我的想象打开更大的世界。
而那些在贫困地区的孩子,连阅读的机会没有。
年5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携手爱心企业联合发布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
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更有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
当大多数城市儿童享有充足的阅读资源时,在遥远的山区,还有很多孩子除了教科书外几乎无书可读。
如果说,乡村的交通阻碍了孩子们认知世界的脚步,那么,极度匮乏的阅读资源迫使他们关上了认知世界的窗户。
有些学校的图书馆里面,配置的图书往往没有经过筛选,复本率高,甚至根本不适合孩子阅读。没有了开放的必要,很多图书室干脆紧锁大门。
而现在,只需要你动一动手指,就能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图书馆。
懒人听书携手渔书倡导图书循环。赋予家中旧书新的使命,捐赠给偏远地区需要它的孩子们,完成捐书还将获得懒人听书月会员。
一本书不应该成为只被读过一次的消耗品,也不应该成为被囚禁在暑假上的装饰品。
捐赠流程
打开懒人听书APP,在中找到捐书页面,点击进入活动
点击捐书”—填写捐赠数量—填写快递信息—邀请好友捐书/等待快递上门取件。
捐赠学校信息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文台中心小学
简介:全校师生人,占地平方米,是灾后重建小学,除校舍是新建外在教学用品和学生文具图书上还是非常匮乏。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土寨小学
简介:土锅寨小学位于红河南岸高山区,始建于年,海拔米,距离新街镇政府6公里,有10名教师,6个教学班,幼儿班至5年级,共有学生人
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多依村明德小学
简介:多依村明德小学12个教学班,学生人,其中彝族学生40人,哈尼族学生人,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
贫寒的环境依然笑容灿烂,破旧的校舍中一样存在着茁壮成长的梦想,期望通过我们的善举,让每一个童年,都色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