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宋红胜实习生金萍通讯员郭昆文/图
“供电所吗?我们车间没电了,能不能帮忙看一下,订单催得紧,现在门口还堆放着几千斤刚收来的稻谷正等着脱壳呢!”10月26日,国网原阳县供电公司焦裕禄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张本贺,接到了原阳县水牛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来的求助电话。接到电话后,张本贺和同事张路彬立即赶往车间检查用电情况。
原阳县水牛稻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该县太平镇的重点民生工程,是集农业技术开发、农作物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的经营实体,隶属于原阳县原生种植农民合作社,是正宗的“黄金晴”水稻生产基地。该企业所生产的大米产自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产区所处北纬34度黄金米源带,60公里长、15公里宽的狭长黄河盐碱洼地,赋予了大米高蛋白质、高氨基酸、低脂肪三大特性,具有“中国第一米”之称。
张本贺和张路彬赶到车间,一边询问厂区用电情况,一边对线路、设备、开关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是因为生产车间用电负荷增大,导致的开关跳闸。该企业属于专变用户,按照工作范围,可由客户自行解决,看到负责人段瑞焦急的样子,他们一刻也没耽误,为企业敲定好解决方案后,更换了30多米的线路和一个开关。看着生产车间的设备又开始正常运行起来,段瑞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为办好群众实事,原阳县供电公司着力提升供电可靠性,优化调整配电网运行方式和管理,大力推行“不停电作业”“零点检修”“一停多用”,减少停电对客户用电造成的影响。同时,该公司大力推进党建、营销服务深入融合,让每名基层用电服务人员在自己的责任田守土有责、精耕细作,切实解决好群众用电难题,让群众用上放心电、满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