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瓢黄河水,一碗原阳米

黄河黄,黄河长九曲黄河孕华夏,汤汤流水育炎黄;黄河黄,黄河长炎黄子孙多奇俊,黄河滩地建原阳;黄河黄,黄河长千年原阳多福地,生态河畔稻花香;黄河黄,黄河长原阳大米美名扬,每天越吃越健康!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龙脉,原阳人最为感同身受。黄河在远古时期就从原阳县域北部流经,到如今在原阳县域南部奔腾,已有上万年的岁月。黄河曾带给原阳人民深重的灾难。史载,自后晋开运三年()到清嘉庆十四年()的年间,黄河在原阳县境内决口漫溢达67次之多,其中迁徙改道4次,最终黄河由县北改道县南。黄河也带给原阳人民深厚的福祉。五千年来,黄河也用自己的博大与厚重,养育了这方水土和儿女。其中,黄河大米,就是黄河赋予原阳的无价珍宝。原阳大米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稻米作为主食,备受历朝历代重视。因此,原阳大米沿着唐宋明清的历史车轮的滚动,从百姓之家,变为宫廷贡米,从毁于战乱,到解放后稻米试种,再到70年代“万亩碱区变良田,黄水引来稻花香”,可谓越滚越香。原阳水稻核心区为黄河大堤以北一长6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背河洼地带,是典型的黄河故道盐碱地。引黄灌溉后,土壤因黄河水滋润而改善,有机质及矿质营养元素丰富。所以,原阳大米天然的独有碱性和高营养,煮饭时不需加碱就香味十足。为了保证原阳稻米生产,年,原阳县实施了“水利振兴三年计划”,利用了3年时间实现了引黄灌溉全覆盖,为夺取稻米丰产丰收夯实基础;为了提升原阳稻米综合效益,年起,原阳推动稻鳅共养、稻蟹共养、稻鸭共养等一地多用的生态种养殖模式;稻渔生态种养,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水稻、鱼虾、螃蟹、田螺等和谐共生,也实现了有机水稻的蓬勃发展。都说“南米北面”是中国主食版图格局,其实不然,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还有许多稻米和小麦共融共生的区域,这些区域中以“稻麦轮作”的黄河流域最为独特。就比如原阳人,既爱吃面,也爱吃米,仿佛吃面可以变得阳刚爽朗,吃米可以内蕴神秀。所以,如果黄河是原阳大米的魂,那么原阳大米就是原阳人的魂。从原阳到豫北,从豫北到中原,当更多人爱上原阳大米,它就成为老家河南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内心深处的乡愁所在。那怕我们的身体走的再远,可以接受其他地方的饮食,但我们的精神也会怀念原阳大米,怀念那个软筋香甜、醇厚绵长的味道。四季更迭,沧海桑田!自然在一次次轮回中蓄能,黄河在一次次奔涌中倾情;春去夏来,麦收稻生!此刻,用一瓢黄河水,种一碗原阳米;幸福从此永恒。声明:文章内容属于原创,图片素材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