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妫姓,以国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先人圣王虞舜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其后子孙以国为姓,是为河南淮阳陈姓。
2.齐国王子轸的后裔。妫满的后裔陈(妫)完,因陈国内部级争,奔于齐,改姓田。后来,他的裔孙悍子建立田齐国。后秦灭田玄时,田齐王子轸逃到楚国为相,被封为顾川(今河南禹州)侯杰此,他恢复了祖姓“陈”,成为预川陈姓之租.预川派陈姓为当代陈姓中最大、最重要的支派。
3.出自陈国公族后裔。除陈(妫)完这一支主系外,在陈国内刮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居阳武者,出自陈泯公之长子陈行;居固始者,出自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
4.出自他姓或少数民族改姓。隋初白永贵改姓陈,是为万年(今陕西西安)陈姓之源起;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鲜卑之侯莫陈氏改单姓陈,是为河南洛阳陈姓。
郡望
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秦时置郡。此支陈姓人的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京兆郡: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三国时置郡。此支陈姓人是东汉名士陈寔的后裔陈忠之后。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客人的意思。周武王将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以他们为周朝的客人而格外地尊敬。
陈姓家族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能委曲求全,逆境求生,开拓进取于各种环境中,这也是陈家得以繁衍昌盛的重要原因之一。陈姓家族字行辈分严密,断则有序。如湖南岳阳剪刀池陈姓一支的字行为:“青云其捷步,恢振赐书荣,必重传家远,修齐赞治平。”
陈胜: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张楚政权,第一个翻开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历史篇章。陈寿:字承祚,晋代安汉(今四川南充县)人。少举孝廉,除著作郎。撰《三国志》,时人称其善叙事,有古良史之风。陈独秀:原名乾生,家谱名庆同,另名庆国,安徽怀宁(今属安徽安庆市)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早年留学日本,创办《安徽白话报》。年和李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著有《独秀文仔》。
陈姓发源于今河南淮阳,至今淮阳还有“老陈户”之说。春秋时陈国内乱,陈氏族人中的几支分儿次迁往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镇,原阳县阳阿乡和固始县。西晋末年,陈轸后裔先后迁往今江苏丹阳,浙江长兴,更有陈霸先在南朝时建立了陈国,定都建业(今南京)。唐初,陈元光父子入今福建开辟漳州。陈氏族人入今广东,始于南宋。其间,越南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臾即位为越南陈朝的首任君主。明初,陈氏族人始人日本;明末始入台湾。明清以后,陈氏族人陆续有迁居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和美,英,法,澳等国者。陈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五位的姓氏,总人口约万,约占全国人口的4.63%。
作者:石岩校稿:游金地
本文属于公益用途,意在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