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扶贫挖穷根东方财富网

“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好政策,刚展出两个小时,我们的珍珠李子就销出了上千公斤,既展示了我们的农副产品,还为俺找到了销路。”原阳县福宁集镇西拐铺村开来农牧合作社负责人李云兴奋地说。

年年底,原阳县累计实现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由年实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时的10.8%降到了0.51%,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5元,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位居我市15第2位。年,原阳县实现了脱贫摘帽,成功退出了贫困县序列,彻底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年以来,原阳县累计投入中央、省、市、县财政产业扶贫资金4.97亿元,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个。几年来,仅产业扶贫一项收入,就使贫困户户均增收.3元,人均增收.3元。

产业扶贫与壮大县域经济相结合

近年来,原阳县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县产业集聚区先后入住企业家,县域经济产值由年的43.2亿元发展到年的71.7亿元,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家居制造等主导产业。为实现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原阳县按照“一产接二连三、二产前展后延、三产进二入一”的工作思路,打造了一、二、三产业协调推进、互为支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食品加工方面,原阳县以中央厨房产业园为标杆,依托九豫全、绝味鸭脖、雨轩清真等41家食品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扶贫模式,建成种植扶贫基地81个、养殖扶贫基地13个,带动户贫困户通过就业、发展产业等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与沿黄生态带建设相结合

原阳县在加快黄河流域生态带建设方面,实施“‘三网’全域带动”,大力推进路网、林网、水网“三网”建设。通过打造黄河大堤、幸福路、沿黄生态通道3条自然生态带,依托中原国家植物园、同心湖生态景观、博浪沙森林公园等重大生态项目,积极探索“扶贫+生态”模式,设置管护、环卫、治安协管等公益性岗位,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围绕原阳大米三产融合示范园、金

豫河智慧农业产业园等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深化创新“扶贫+农业”模式,狠抓产业扶贫。目前,原阳县发展稻米种植17万亩,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企业达家,先后带动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以太平镇特色小镇项目为引领,以水牛稻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为示范,辐射带动靳堂奶奶庙、葛埠口娄彩店、官厂娄谷堆、黄寺等村,大力发展“扶贫+文旅”产业扶贫模式。

产业扶贫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原阳县着重把产业扶贫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富裕乡村。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原阳县出台村级集体经济扶持政策,县财政对贫困村每村投入50万元,对扶贫任务较轻的乡每乡投入万元,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年以来,原阳县先后投入资金3.05亿元,实施光伏扶贫等集体产业项目65个,催生了一大批产业特色明显、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村级集体经济扶贫产业项目。目前,

原阳县个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6万元以上,带动余户贫困户脱贫,年户均增收元。

产业扶贫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原阳县以打造精品果园、精品菜园和精品花园“三园”建设为重点,以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实施“三园”产业扶贫为纽带,以省会郑州为中心,辐射带动开封、新乡等城市,全力做好市民生活所需水果、蔬菜、鲜花等后勤保障工作。近年来,原阳县每年预算列支万元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三园”建设专项资金,对特色规模种植户和优质农产品项目给予奖励扶持。目前,该县先后投资万元,在陡门乡、大宾镇等4个乡镇建设果树种植基地,带动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元。该县先后投资1.69亿元,在陡门乡、路寨乡等8个乡镇建设现代化农业蔬菜大棚座,带动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元。该县先后投资万元,在大宾镇、齐街镇建设花卉种植大棚20座,带动户贫困户脱贫,年户均增收0元。

(文章来源:新乡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