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救治挑重任疫情防控显担当

医院。

三年建院史,千天战疫路。这是一座为“收拾”新冠病毒而“催生”的医院。

“医院开张就遇到百年一遇的疫魔,此后就没消停过,一直在同新冠病毒近身缠斗。还好,我们有这么多的‘战士’,放马过来吧,叫它有来无回!”医院党支部书记潘海恩说,每一次疫情,市九院都是坚持到最后的隐形战场。

“作为东莞市新冠医院,是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局高屋建瓴、科学谋划,才‘催生’了医院,为东莞无数次战胜疫情立下了汗马功劳。”医院院长傅仕华更有感触。

诞生至今,在年以来的每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医院始终战在最前沿。作为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近40年来东莞市政府医院和“十四五”期间高医院,东莞市委、市政府将以市九院为依托,打造“六位一体”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长期全时应对突发传染病,全面提升应急医疗救治能力。

牢筑生命健康的防线

作为医院,市九院肩负着东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流行救治重任。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疫情时,市九院也以“东莞市医院”为市民所熟知。

建院天,从泥泞坑洼,到停电拉闸,从破败嘈杂,到万物匮乏,医院筚路蓝缕;医院面积从0亩到亩,建筑面积从0平方米到接近7万平方米,设置了标准“1院2区”和病房“3区2通道”,床位超张,重症床位过张;人员队伍从0人到近人,峰值超过人;门诊诊疗超10万人次,以新冠为主的住院量也曾创造历史,开放了12个病区,住院数达3位数……

一院两区、开办三年、四方支援、五幢院舍——市九院的“战士”医院的发展史,虽然没有光彩照人的辉煌院史,没有惊天动地的救治伟业,但她却是病毒的克星。

心无旁骛奔赴于防疫一线的医者中,可见殷思纯的身影。彼时,他临危受命,担任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助专家小组副组长、兼市九院总病区主任及确诊病区主任,负责全体医生的诊疗培训与工作安排、指导全院病人一案一策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等。殷思纯用纯粹的坚守与无私的担当践行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被评为省抗疫先进个人和东莞市“最美医生”,可谓实至名归。

东莞首批援鄂医疗队医院副院长。这既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徐汝洪从在病床边医治患者的“住院医”,转变为救治大院的“大局官”,“武汉回来战东莞”,医院院感防控、诊疗共识、“平疫结合”建设,为奋战抗疫一线的医护创造最安全的条件。因工作兢兢业业,徐汝洪被评为年东莞市“最美医生”。

回想起年初的场景,从腾空病房到分流患者,从高运转状态到一次次的动态清零,潘海恩每次都会被九院的“白衣天使们”感动,他和同事们将这些奋斗者的姿态总结为:“青壮医者,心无旁骛;坚守一线,寂寞耐住;风雨同舟,防线坚固;与魔搏斗,舍命救助。”

疫情持续近三年以来,许许多多像殷思纯一样的“九院人”选择白衣执甲,向险而行。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奉献与坚守下,市九院为保卫东莞和建设“双万”城市交上了一份政府满意、群众满意的优异答卷。

包容爱心门诊的心线

“您好,请带好药品,每天记得服用。”今年4月,在距离市九院医院一门诊,“爱心门诊”的护士正将药品分发给患者。

作为医院,市九院的爱心门诊承担着全市艾滋病、肝病患者的诊疗服务,是除广州、深圳外全省第三大治疗点和抗病毒免费药物供应中心。

“02·24”疫情发生后,医院第一时间进行了封闭,爱心门诊也搬医院一门诊继续为患者服务。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门诊的医护人员或带孕坚守岗位,或抱恙不肯休息,急患者之所急,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东莞多例艾滋病友没有因为疫情而断药。

短时间内要妥善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还要兼顾为其他传染病患者提供及时服务,医院的硬件、软件条件提出基础要求,更是对院方应急响应能力和院感防控提出极高要求。

经过多番疫情的考验,市九院在实战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已逐渐探索出相对应的腾空机制、临时党委、虚拟排班、一院两区等应急模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高效、高质量完成对应工作。

“爱心门诊”便是市九院“疫情防控与常规诊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真实写照。

“由全女班组成的爱心门诊医护队伍火速行动起来,半天时间就完成了爱心门诊的搬家工作,在院外继续开诊。”在“我的故事我来讲”活动中,市九院医务科主任钟庆杨眼带泪光讲述,女同事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重任,在确保院感防控严格管理的前提下,保障了门诊的正常运转。

关键时刻,站出来、顶得上,“九院人”在面对疫情时的当担,给城市以安心,给市民以放心,这是他们共有的心线。

选树人才队伍的标线

一边与疫情奋战,一边强化自身建设。建院不到三年,医院新建的呼吸楼、消化楼成为东江边靓丽的风景。

“现在,无论从规模还是收治条件看,我们都已经是全省排名医院了。”医院党支部副书记罗玲如是说。

除了全省医院,医院是医院,拥有全省最标准的发热门诊,住院楼标准三区两通道设计完美,每栋楼下配置独立CT、消毒机器人、方舱PCR,感控扎实到位,风险防范有序。

现在,医院可以开放使用的床位已经达到1张,设置有负压重症监护室,可以有效应对新冠和入境躯体疾病患者救治的各种需要。

“不仅如此,医院人才储备的步伐正在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正在充实到九院的队伍中来。目前,市九院通过系统内调配、对外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人员派驻、对口支援等方式,人才队伍总量已从最初的几十人扩张到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也从零到双位数,激活了人才队伍“一池春水”。

党员队伍是人才队伍的标线。市九院党支部副书记邓周是一名具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每一次疫情,他都发挥“大管家”的职责,在统筹做好设备部、信息部、总务部、药品耗材、防护物资、财务部和医保等部门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解决医务人员的衣、食、住、行后顾之忧,将鲜艳的党旗牢牢插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医院唯一的博士后朱海鹏副院长亲身经历了年至今的所有疫情,入过隔离病房、出过肝病处方、踏过工地苇荡、获过科研奖项。他说,如果新冠病毒能“消停”下,想写写书法放松一下久绷的心弦。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市九院将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模式,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引进,“院内带教+院外培训”培养技术力量队伍,为早日完成市九院独立承接阳性病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坚守防疫救治的底线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原本忙碌、紧张的市九院也在恢复往日的平静。但九院人从未放松。在兼顾爱心门诊之余,他们学习、研讨、培训、演练、研判案例,勤备不辍,以良好的实战状态应战随时来袭的疫情。

对于未来的发展,市九院也已经有了计划:按照“平疫结合,瞬时腾空”的运转模式和“大专科、小综合”的医院定位,医院建成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医院。

从长远谋划建设集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应急处置、科研培训、产业转化、对外交流“六位一体”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东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早已写进《东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医院的发展方向,潘海恩和傅仕华充满向往和信心。

潘海恩表示,医院将坚守防控底线,时刻保持精进笃行的奋斗姿态,善谋实抓。在现有基础上,将保持硬件和软件的同步升级、常态诊疗和疫情防控结合作为未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

傅仕华表示,医院将“平战结合”的战略思想贯穿始终,设立两个独立院区,这样既能做好新冠肺炎等新发疫情防治,也能做好常态传染病的救治工作,还将探索一个单位两套人马的管理模式,更加科学高效。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善筑者先清其旧基。市九院将始终强化和凸显党的全面领导,把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和公益担当放在首位,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努力打造成东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临床救治的重要平台,形成全市新冠救治新模式,筑牢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维护的屏障,为奋力推动东莞在万亿元GDP、千万人口城市新起点上高质量发展做出最大努力和应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