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始皇五次巡游天下,可不是游山玩水,原来

自公元前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再到公元前年秦始皇病逝,在短短11年的时间里,先后于前年、前年、前年、前年和前年五次周巡天下。

除第一次巡视地区为陇西、北地两郡外,其余四次均为被兼并的东方六国。秦始皇周巡天下,自然带有游玩、封禅、求仙的目的,其政治目的就是通过巡行向不安分的六国旧贵族显示武力,以威慑意图叛乱者,以强化和维系空前庞大的秦王朝的统治。

秦始皇统一后的第二年(公元前年)开始修筑“驰道”,以供巡狩之用。为了“示疆威,服海内”五次巡视,足迹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岛,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区,东到山东沿海,并在邹峄山、泰山、芝罘山、琅邪、会稽、碣石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依古代帝王惯例,于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于天,谓之“封禅”。

1、第一次巡游,回秦国起家的故地转了一圈

公元前年,这一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秦始皇从咸阳出发,经北地郡治(甘肃庆阳),出鸡头山,经过回中道越过六盘山到陇西郡治(甘肃临洮),视察完毕后,又回到了咸阳城。《史记》记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

秦始皇第一次出巡的陇西郡、地郡是西戎的游牧地区,也是秦王朝的起家之地。当年秦穆公讨伐西戎,向西开辟千里疆土,“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即是指此一区域。秦始皇此行的目的有点儿衣锦还乡的味道,谁不会在自己飞黄腾达后回老家转一圈,让家乡的人投来羡慕的目光,这也是人之常情。

2、第二次巡游,封禅泰山,泛海求仙,寻找不死之药

公元前年,秦始皇再次出行,这次是一次长途跋涉,巡行目的地是东方和南方。东出函谷关,巡视关东各郡县的六国故地。前往鲁地,登上峄山、泰山、梁父山,封禅后,又经临淄、黄、腄,东行成山、芝罘岛、琅琊(今山东省胶东半岛一带),所到之处树碑刻石,颂扬自己的功德。再南下经郯城、彭城(江苏徐州),渡淮水前往衡山、南郡(今湖北省),沿长江水路前往湘山祭拜,沿江西行,经江陵、宛县,最后取道武关回到咸阳。

秦始皇这次巡行的主要目的是效法古代圣贤去泰山封禅,行自古相传的封禅大典。

泰山是今山东省中部最高的山,在齐鲁人心目中,帝王登基后应该到泰山去举行典礼,表示受命于天。封禅有两种祭祀仪式:一是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称“封”;一是在泰山下的小山梁父辟土祭地,称“禅”。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多认为只有举行过这种典礼,才算真正受命于天。

来到泰山脚下,秦始皇和随行的官员却不知道如何举行封禅仪式。秦始皇于是召集齐鲁当地儒生询问。儒生们说:“古代封禅时所用的车子,是用轻柔的蒲草包裹轮子的,以免车子压伤山上的草木土石,这是仁者的风度。然后把地扫除一下,再铺上一些茅草稻茎,就可以祭祀了。”

听到儒生的这些话,秦始皇觉得是在捉弄自己。远道而来,哪里会准备蒲轮车舆,再者大队人马上山,怎么可能不伤草木。命令士兵斩木除草,开山辟路,登山祭天,举行封礼,接着在梁父山举行了禅礼,从而完成了封禅大典。

秦始皇此次泰山之游,还借助了一种刻石,来宣扬秦始皇的卓越武功。完成封禅大典后,心中颇为得意,于是刻石留念以歌功颂德,这就是泰山刻石。

传言在渤海中,距离尘世不远的地方,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很多仙人和长生不死的神药。齐威王、宣王和燕昭王等许多君王曾先后派人到大海中去探寻三座仙山。

秦始皇在泰山举行完封禅大典后,继续在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巡视,到达琅琊(治今山东胶南)。在这里,方士们趁机向秦始皇游说,到了海上而不去访求神仙,是坐失良,岂不可惜!

于是,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入海求长生仙药,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乘船入海,寻找传说中的仙山。可是徐福一去竟然杳无音信,相传徐福最终抵达日本等地区,成为了日本民族的始祖。

3、第三次巡游天下,出了点意外,遇到刺客,草草结束了行程

这次巡游出巡大体与第二次出巡一样,不过回咸阳时取道赵国旧地,经邯郸、上党、安邑、蒲津渡回到咸阳。这次行程由于遇到刺客,时日不长。

出巡到达阳武县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附近)时遭到刺客袭击,误中副车,险些丧命,刺客正是后来汉朝初年的名臣张良,这是张良策划的博浪沙铁锤砸车事件。

秦始皇于是下令大索天下十日,而又不得刺客有些怏怏不乐,再次来到齐国旧地芝罘,并立石刻辞,以宣扬秦国统一六国的丰功伟绩,告诉天下:秦朝统一六国是为了结束六国之间“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的征伐,算是回击了那些总是喜欢搞出类似博浪沙刺杀事件的六国残余分子。

4、第四次巡游,东临碣石,寻觅仙人和不死之药,巡视北部边境后北伐匈奴

前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这次出巡的目的地是碣石和右北平、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等北方边塞的郡。

从咸阳到碣石的路上,秦始皇目睹往日遗留下来的城郭、关塞和川防,深感这些防御设施不仅妨碍了交通和社会生活,而且可能为各种反秦势力所利用,下令加以拆除。

抵达碣石后,燕人卢生在秦始皇面前鼓吹求仙学道之事。一心求仙的秦始皇当即派人去寻找两位传说中的古神仙,不久又派人寻觅仙人和不死之药。但碣石属于右北平,与渔阳、上谷、代郡、雁门、云中均是匈奴游牧聚居的地方。战国以来,匈奴趁中原兼并战争之机,不断侵扰内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这一边患尚未解除。秦始皇认识到,不灭匈奴,秦王朝不得安宁。巡视北部边境后,他就派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伐匈奴。

5、第五次巡游,千古一帝,沙丘落日

自秦始皇第四次巡游归来,相继派兵驱逐匈奴,并修筑了直道和驰道等一系列军事工程。由于过分使用民力,使得天下百姓多有怨言。在第四次出巡归来后,在咸阳宫中呆了四年多。又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兴建阿旁宫,焚书坑儒,举国上下怨声载道。秦始皇感到政局极为不稳定,自己有必要再次巡行,向那些妄图作乱的人示威。

前年,秦始皇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行出游。这次出巡,秦始皇让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他带着左丞相李斯和小儿子胡亥以及中车府令赵高等人一同前往。他们从咸阳出发,经武关、宛县,十一月南下至云梦,然后沿长江东下,过丹阳,抵钱塘,在狭中(浙江富阳)渡浙江东南行。

在向会稽前进的路上,楚国贵族后裔项梁及其侄子项羽去观看秦始皇浩浩荡荡的车队仪仗。年少而又雄心勃勃的项羽看到秦始皇的仪仗队伍那样威严盛大,不禁脱口说道:“他,我可以取而代之!”

到了会稽,秦始皇祭大禹,在那里立石刻辞,继续颂扬自己平定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是长久的,谴责六国的诸侯王独断专行,背信弃义,贪婪残暴,骄傲凶猛,拥兵称霸,屡次挑起战争。

从会稽返回钱塘后,秦始皇一行过吴(江苏苏州),从江乘(江苏镇江北)渡江,北上至琅琊,再北上至成山(山东成山角)、芝罘(山东烟台),然后取道临淄西归。

当车驾抵达平原津时,秦始皇突然患病,最后死于沙丘平台(河北广宗西北)。这位叱咤风云的千古一帝,年仅五十岁就匆匆离开了人世,并留下了一个隐患重重的帝国。

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出土的一件铜车马,被认为是秦始皇生前所乘车的模型。统一六国后,尽管秦始皇勤勉地五次巡行,却仍然无法消除其残暴统治所产生的社会危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