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当时的皇帝是汉景帝,在这万分危急之时,他想起了他的老爹——汉文帝临死前跟他说的话。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
于是景帝升任周亚夫为太尉,率大军平叛。经过三个月的艰苦斗争,最终平定了七国之乱。大战结束后,大家纷纷称赞周亚夫用兵如神。
周亚夫,字亚夫,西汉时期名将、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真正的虎父无犬子。
周亚夫周亚夫做河内郡守,当时有个老妇人许负,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封侯的事情应验了。
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调边将防御。其中河内太守守卫细柳。汉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去军营里犒劳慰问。
文帝当他来到细柳军营时,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皇帝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皇帝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将军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这件事过后,由于周亚夫治军严格,得到了文帝的重用。这才有了平七国之乱。后来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
升任丞相也应验了。
再后来周亚夫儿子周阳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闭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许负的话再一次应验。
周勃,周亚夫父子俩的事情也告诉我们“伴君如伴虎”这句话的真实性。
在河南新乡市磁固堤有一座周亚夫祠。在今新乡市原阳县师寨镇磁固堤村,现存的周姓族人为纪念其先祖周勃、周亚夫父子而立的周氏家庙3间及清道光十二年(年)重修的家庙碑1通。附近原来还有压覆墓、柏林冢,已被黄河水淹没,现仅存“汉条侯周亚夫”墓碑,部分碑文尚清晰可辨,为明代立。
庙前有两幅对联,一是“细柳屯军天子改容成礼,柏林遗冢野人颂德歌功”,横批是“削平七国”,另一幅是“大丞相谏书屡上,真将军壁垒一新”,横楣是“将军府”。
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在年来到河南新乡市为周亚夫故里题词“治军严明,一统大业”。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