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
年全国高考乙卷中
有一道地理题
以“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中的
阿者科村
为背景来出题↓↓↓
登上全国高考卷
这个古村落为啥这么牛?
小编带你一起来看看
01:11视频:红河州元阳县阿者科村
阿者科,寓意为“一个吉祥如意的地方”。该村是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的5个重点村之一,年被评定为国家级第三批传统村落,村内61栋房子有51栋是国家级保护民居,该村以独有的资源优势、完整的哈尼族人文风光,成为游客游览哈尼梯田的必到之处。
哈尼“乡愁”的保护与发展
元阳县阿者科村全貌。云南网资料图
走进阿者科村,上有森林,下有梯田,村里独具民族特色的哈尼族传统民居——蘑菇房,被古朴的石板路串联起。村口的石板路至今依旧保持原貌,未进行任何翻新和硬化,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作“乡愁之路”。
阿者科村石板路。云南网资料图
“乡愁之路”正是阿者科村探索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一个缩影。该村因原始的生态文化被誉为“活态的哈尼民居博物馆”,保存着茅草屋顶、土木结构的伞状“蘑菇屋”,是目前元阳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哈尼族建筑群。
阿者科村传统“蘑菇屋”。云南网资料图
为了解决保护与发展的问题、建立健全传统村落管护机制,阿者科邀请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朱良文实地调研阿者科传统村落,提出管护方案,然后按照“修旧如旧、新建如旧”的原则,对全村61栋蘑菇房进行集中修缮,实现挂牌管理。同时,修复了村寨的寨门、祭祀房、古井、民俗广场等文化元素,传统民居及其人文内涵得以保留。
村民们正在修建传统“蘑菇屋”。云南网资料图
保护好传统文化的同时,阿者科村也在积极谋求发展。年1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应元阳县政府邀请来调研,编制“阿者科计划”,成立公司、开发产品、开展营销,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收入归全体村民所有。
“阿者科计划”的付诸实施,为阿者科找到了一条可持续保护发展、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入选《中国减贫密码》的“阿者科计划”如何实现共赢
“阿者科计划”由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派出技术人员,协同元阳县政府指派的青年干部共同驻村,领导村民成立阿者科旅游公司,两方均不涉及利益分成。按照分红规则,乡村旅游发展所得收入三成归村集体旅游公司,用于日常运营,七成归村民。归村民的分红再分4部分执行,即传统民居保护分红40%、梯田保护分红30%、居住分红20%、户籍分红10%。
游客走进阿者科村。云南网资料图
“阿者科村树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次来到这里,‘阿者科’计划正在落地,没想到这么快就已见成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期间,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陈刚表示,建立完善保护与发展规则体系对于村庄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希望下一步能加大对当地人的